首页
关于我们
范氏动态
范氏快讯
范氏图库
在线视频
公告
范学书讯
范氏文化
文化产品
范氏溯源
范氏名人
范氏名胜
名人书画
姓氏文化
范学研究
范仲淹研究
文献典籍
学术论著
研究团体
宗亲联谊
机构概况
范氏分布
寻根问祖
宗亲联谊
宗亲留言
会员申请
范园
范园简介
范园保护相关政策
范园大事记
范园图片
范园建设规划
范园旅游
范氏企业
伊龙集团
洛阳华中铝业
广州范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伊龙高新公司
伊龙药业公司
范氏族谱
网站留言
网务堂
网站导航
热点新闻:
[2025-10-14]
范崇嬿: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巾帼力量
[2025-10-11]
范仲淹到过洞庭湖,登过岳阳楼
[2025-10-11]
桐花万里映丹心--记河南农业大学林业学院...
[2024-10-03]
苏州景范中学西校区范文正公像揭幕
[2024-06-05]
破解河南范家门景区崛起密码
[2015-05-19]
范长龙敲打克里中方主权不容侵犯
[2015-05-19]
克里首见军委副主席 外媒:被范长龙先将一...
范氏快讯
公告
范学书讯
范仲淹研究
文献典籍
学术论著
研究团体
范园大事记
网务堂
热点新闻
首页横幅
文化产品
姓氏文化
范氏溯源
范仲淹网
主 编:范少武 电话:13700791022
副 主 编:范宏伟 电话:18837988388
法律顾问:范纪奎 电话:13838813110
联系地址:中国·河南省伊川县伊龙国际大酒店306室
邮政编码:471300
邮箱:ycxwf@163.com
网址:
http://fzyw.org/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新闻
- 桐花万里映丹心--记河南农业大学林业学院...
桐花万里映丹心--记河南农业大学林业学院院长范国强
时间:
2025/10/11 16:31:26
来源:
字体:[
超大
中型
标准
]
桐花万里映丹心 (弘扬科学家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范国强: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模范教师、中原学者。获2010、2015、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2018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我希望学生能够把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乡村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范国强
□记者 史晓琪 尹江勇
在河南,泡桐承载着一份别样的深情。
它是童年记忆里随处相伴的“共生树”。在农村,父母常在田边地头种下几棵泡桐,待儿女长大成人,便用这些树木打几件家具、备一套嫁妆。
它是抗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的“功勋树”。焦裕禄同志种下的那株“焦桐”,至今仍寄托着兰考人民对焦书记的深切怀念。
它是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致富树”。全国超95%的民族乐器音板取材自兰考泡桐,带动了一个年产值上百亿元的庞大产业。
今天,全国的泡桐数量已近10亿株,成为我国平原绿化和速生用材林的第二大树种。在推动泡桐研究迅猛发展的众多科技工作者中,著名林学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范国强教授贡献卓著,他将中国泡桐研究推向了国际领先水平,促进全国推广四倍体泡桐3亿株以上。
这份成就背后,是范国强长达45年的执着坚守。
范国强在泡桐种植基地观察二倍体泡桐与四倍体泡桐杂交成效。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创新之树
“泡桐优点可多了,用途也非常广泛,泡桐研究领域潜力巨大。”
“它不占地方,在乡下常种于村边、地头、山沟洼地,生命力顽强,一栽就活。它生长迅速,还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优质板材,材质轻、燃点高、经济价值高。”
谈及泡桐,范国强就像在夸赞自家最有出息的孩子,眼里有光。
1980年,范国强考入河南农业大学前身河南农学院林学专业,师从我国泡桐事业开拓者蒋建平教授,从此与泡桐结下不解之缘。
“国内的泡桐研究,从一开始就紧扣时代需求。”9月19日,范国强介绍说,在第一阶段,科研人员主要发挥泡桐生态治理上的优势,在整治盐碱风沙地方面成绩斐然。进入第二阶段,则重点研究农桐间作模式,在小麦产量、质量提升方面贡献很大。第三阶段则聚焦如何发挥泡桐经济效益,培育出了“豫杂一号泡桐”等优秀新品种。
1994年,范国强回到河南农学院任教。这位30岁的青年学者从老师手里正式接过了泡桐研究的“接力棒”。
当时,河南近亿株泡桐深受丛枝病困扰。被称为“泡桐癌症”的丛枝病,是泡桐推广的最大阻碍。
丛枝病主要由植原体侵染所致,患病树木枝条上腋芽丛生,远看如杂乱鸟巢。“丛枝病与恶性肿瘤相似,它极大消耗树木养分,导致生长缓慢,严重时会导致树木早早夭折。”范国强为之痛心。
挑战科研难题的过程漫长且艰辛。无平台、无资金、无团队——范国强的科研之路举步维艰,“任务重、人员少,我经常让妻子帮忙购买试剂、清洗仪器,就连孩子也习惯在实验室的座椅板凳上睡觉。”
“板凳甘坐十年冷”,范国强开启了多年如一日的实验室、试验田、教室“三点一线”生活。他综合运用病理、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发现植原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进入泡桐细胞后,导致泡桐细胞中的一些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使泡桐的生长激素水平发生紊乱,进而引发丛枝病。这一成果引领了国内外植原体病害研究的新方向。
对症下药。范国强带领团队针对致病的蛋白质研发出抑制剂,既可在种植泡桐之前先给幼苗“打疫苗”,也可在泡桐生病后通过“挂吊瓶”方式进行治疗,丛枝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高效丛枝病防治技术体系的建立,有效促进了泡桐在国内的快速推广。
2010年,范国强凭借《泡桐丛枝病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项目成果,捧回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迎来了自己科研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也推开了泡桐研究的创新之门。
发展之树
走进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悠扬的乐声不时从青瓦白墙的庭院中传出,琴、筝、阮、琵琶等乐器招幌沿街排列。这个百余户人家的小村庄,乐器年产值达到1.2亿元。
如今,全国超95%的民族乐器音板取材自兰考泡桐。图为游客在兰考音乐小镇挑选古筝。
记者 史长来 摄
“椅桐梓漆,爰伐琴瑟。”3000多年前《诗经》中便有关于泡桐的记载,其中“桐”即指泡桐,泡桐木是古代六种可制琴的木材之一。
“木质疏松却不易变形,透音性强、共鸣度高,共振如清泉击石。”兰考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沙质土壤赋予泡桐木“会呼吸的纹理”,从而身份倍增。
利用泡桐资源优势,兰考县涌现出200多家民族乐器企业,生产古筝、琵琶、古琴等多个品种,形成集“泡桐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这一片兴盛发展景象的背后,离不开泡桐品种的改良与更新。
自然情况下的泡桐为二倍体品种,存在自然接干率低和抗逆性弱等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材率低、易发病,一直阻碍着泡桐树的大面积种植推广。”范国强说,丛枝病研究也带动了泡桐丰产栽培与良种选育工作的推进。
从分子水平入手,范国强和团队最终取得了突破。1997年起,他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下,创制出泡桐四倍体新种质6300余份,培育出了“白四泡桐1号”等8个四倍体泡桐新品种。
泡桐基因数量成倍增加后,产生诸多新特性。一是速生性显著加快,三年生的泡桐胸径由以往的七八厘米,现在扩大到12厘米左右。二是木材密度大大增强,制作古筝等乐器音效更佳。三是泡桐板材白度增加,省去出口板材一道脱色工序,既节约成本又环保。
“每一项新特性的出现,都能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范国强欣慰地说,过去一架古筝需数块泡桐板材拼制,如今一株泡桐就能实现整架琴身制作,这样的一架高品质古筝售价可达30多万元。
30多年来,范国强踏遍了全国泡桐适生区域,实地开展泡桐新品种苗木繁育培训和指导。如今,全国新栽泡桐中60%以上是范国强团队培育的新品种泡桐。
范国强和团队首创的四倍体泡桐种质创制方法和育种技术体系,带动林木倍性育种的新发展,奠定了我国泡桐育种的国际领先地位。2015年,这项名为“四倍体泡桐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的研究成果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为促进农民增收,瞄准泡桐产业升级中的“卡脖子”问题,范国强和团队研发出环境友好型桐材脱色、桐木加工及高端家具和民族乐器音板制造关键技术,把泡桐种质创制、丰产栽培和产业提升充分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泡桐生产产业链。
这一系列成果极大提升了泡桐经济社会效益。“速生抗病泡桐良种选育及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研路上每攀登一个新台阶,都为泡桐产业发展注入一股新动能。这正是范国强他们潜心攻关的动力。
自强之树
因人民需求而兴,向人民需求而去,45载泡桐研究路上,范国强始终坚守初心,迈出的是自主步伐,收获的是自强硕果。
国内外首次系统绘制了泡桐基因组精细图、DNA甲基化图和植原体基因组完成图,制定了《四倍体泡桐苗木繁育技术规程》等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多年来,范国强团队在泡桐新品种培育、泡桐生物学基础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高水平基础研究成果。
“有了原创技术的支持,才能确立我国在泡桐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才能有效推动泡桐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我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范国强认为,勇于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是在科研领域取得成就的最重要因素。
回首科研征程,一段段令人难忘的记忆画面依次浮现——
“2012年,我们团队决定利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技术手段寻求泡桐研究的突破,但当时搞这个非常花钱。是时任校长张琼教授给我们争取到了1000万元的科研经费,才有了后来的成果。要是没有这样强力的支持,我们根本不敢碰这项研究。”
“这项研究我们搞了三年,其中一个原生质体的组合分离卡了我们半年,尝试了许多组合都不行。后来花高价换用了国外一种酶,终于在一个冬夜做成功,看着荧光显微镜下的一片光亮,实验室里的同学都激动不已。那天我请大家出去吃饭,大家开心得不得了。”
“这十几年来,我们的基础科研之路越走越宽。科研经费越来越充足,国产的实验用材品质不亚于国外,新成果不断涌现。过去,一年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过两三篇;现在,一年能发表一二十篇。”
……
从2012年起,范国强团队利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技术手段找到了全面研究泡桐的新方向,目前已完成两大突破,从分子层面阐明了泡桐速生机理和丛枝病发病原因。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泡桐产业发展,为延链、强链注入了强劲能量。
泡桐四倍体新品种推广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国内种植区域已拓展至海南、西藏等省份;从泡桐中提取泡桐素,发挥其药用价值,有望将泡桐的经济性提升到新高度;入选我省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建设省泡桐工程中心、组建泡桐创新技术战略联盟……今天的泡桐科研及产业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每个月,范国强都要到种植基地看看泡桐树的生长情况。他常说:“搞林业的脚底不沾泥,脑袋就会生锈。”来自泥土里的经验,成为范国强持续创新的能量,也是他传道授业的底气所在。
每逢泡桐花开时,万里尽带紫色霞。范国强带出的200多名研究生,多数成为基层林业站的技术骨干,在全国林业战线开枝散叶。他的团队里,就有35名研究生,他说:“我希望学生能够把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乡村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源:2025年9月22日河南日报)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返回前一页】
【关闭窗口】
文章链接:
http://fzyw.lyhkwl.com/shownews.aspx?id=623
上一篇:
苏州景范中学西校区范文正公像揭幕
下一篇:
范仲淹到过洞庭湖,登过岳阳楼
相关文章:
·桐花万里映丹心--记河南农业大学林业学院...
·范长龙敲打克里中方主权不容侵犯
·破解河南范家门景区崛起密码
·范长龙与缅甸国防军总司令紧急通话
·克里首见军委副主席 外媒:被范长龙先将一...
·范圣刚荣获公益中国关注文化健康产业贡献奖
·范仲淹到过洞庭湖,登过岳阳楼
·苏州景范中学西校区范文正公像揭幕
·范崇嬿: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