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范氏动态
范氏快讯
范氏图库
在线视频
公告
范学书讯
范氏文化
文化产品
范氏溯源
范氏名人
范氏名胜
名人书画
姓氏文化
范学研究
范仲淹研究
文献典籍
学术论著
研究团体
宗亲联谊
机构概况
范氏分布
寻根问祖
宗亲联谊
宗亲留言
会员申请
范园
范园简介
范园保护相关政策
范园大事记
范园图片
范园建设规划
范园旅游
范氏企业
伊龙集团
洛阳华中铝业
广州范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伊龙高新公司
伊龙药业公司
范氏族谱
网站留言
网务堂
网站导航
热点新闻:
[2025-10-14]
范崇嬿: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巾帼力量
[2025-10-11]
范仲淹到过洞庭湖,登过岳阳楼
[2025-10-11]
桐花万里映丹心--记河南农业大学林业学院...
[2024-10-03]
苏州景范中学西校区范文正公像揭幕
[2024-06-05]
破解河南范家门景区崛起密码
[2015-05-19]
范长龙敲打克里中方主权不容侵犯
[2015-05-19]
克里首见军委副主席 外媒:被范长龙先将一...
范氏快讯
公告
范学书讯
范仲淹研究
文献典籍
学术论著
研究团体
范园大事记
网务堂
热点新闻
首页横幅
文化产品
姓氏文化
范氏溯源
范仲淹网
主 编:范少武 电话:13700791022
副 主 编:范宏伟 电话:18837988388
法律顾问:范纪奎 电话:13838813110
联系地址:中国·河南省伊川县伊龙国际大酒店306室
邮政编码:471300
邮箱:ycxwf@163.com
网址:
http://fzyw.org/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范仲淹研究
- 范姓家规家训家风--基于《范氏家训》的思...
范姓家规家训家风--基于《范氏家训》的思考
时间:
2024/5/31 17:41:15
来源:
字体:[
超大
中型
标准
]
范姓家规家训家风--基于《范氏家训》的思考
范荣华
目 录
一、
引言
二、
家训内容
三、
当代价值
一、引言
家规、家训和家风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家规是具体的行为规范,二是家训是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传承,三是家风则是整个家庭的道德风貌和文化氛围,三者共同构成了家庭的教育体系。
家训在家规和家风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不仅为家庭成员提供了行为准则,而且有助于将家族的文化和智慧代代相传,营构家族独特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家风可以促进家训的实施,有效的家训又能够加强和提升家风的质量。家风和家训是相辅相成的。
实际上,家族主义、家族精神、家族风气的形成与家训文化密切相关,可以说,家训文化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走向。
家风是无形的力量,家训是有形的准则,透过有形的家训可以看到潜在的家风。
范姓家规家训家风,范仲淹创作的《范氏大成宗谱》,是历史上唯一由皇帝(宋仁宗)亲笔作序的家谱,卷首就是《范氏家训》。
在2014年3月21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有一篇文章的标题:“习近平心中好干部:今焦裕禄古范仲淹”。毛泽东在他的笔记《讲堂录》里多次称赞范仲淹,把范仲淹作为他的人生楷模。北宋王安石称他“为一世之师”。南宋朱熹称他为“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 金代元好问评价他“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材、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
范仲淹将其一生的实践浓缩成了《范氏家训百字铭》《诫诸子书》,成为家训文化的瑰宝,用来规范和约束家庭成员,形成良好的家风,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中国文化的特质是家族精神。”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也认为中国社会是“家族结构式的社会”。
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加强个人的修身养性,那么就会出现家庭和睦、家族兴盛、社会稳定的局面,而个体也能在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实现光宗耀祖、流芳百世的价值目标。
家风家训既是家教的基本手段,也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石,加强家庭教育,涵养良好家风,对于个人成长、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024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可见,家风家训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恰逢其时,刻不容缓。
因此,研究范氏家训的起源和功能不仅可以使当代人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必要实践行动。
二、《范氏家训》主要内容
1、《左传》和《国语》所载范氏家训
(1
)礼让不争。
《国语·晋语五》记载,一日范文子晚退朝,父亲问其原因,文子说:“有秦客度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
武子听后大怒:“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吾不在晋国,亡无日矣。”说着便“击之以杖,折委笄”。
寥寥数语概括了范武子严厉教子的过程,教诫儿子为官要谦虚谨慎,礼让不争。
(2
)谨言慎行。
《国语·晋语五》又载,晋楚鄢陵之战时,楚军“压晋军而陈”,晋军战地狭窄,难以布阵。在此危急时刻,范宣子快步走进军帐中,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晋、楚唯天所授,何患焉?”
范文子见儿子如此自大,又怒又急,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命也。童子何知焉?且不及而言,奸也,必为戮。”
范文子执戈严厉地训诫儿子要谦恭尊上谨言慎行。
(3
)从善如流。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子产说范宣子轻币”,宣子听从子产建议,减轻小诸侯国的一些负担;《国语·晋语八》载“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范宣子听从家臣訾柘劝告,主动让步,平息争端。
此二记载均从侧面反映了范宣子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和建议的品德。
2
、浙江兰溪的《漱西龙门范氏宗谱
--
家规》
该家训以族规的形式从孝父母、友兄弟、别夫妇、信朋友、教子孙、和邻里、戒赌博、勤生理等八个方面对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做出了约束规定。如关于“勤生理”的规定如下:生理乃养生之本,所关匪细,四民除士之外,皆可优为然,必以勤为要,农勤则凶荒有备,工勤则器用相资,商勤则有无相济。
主要是强调了务农、做工与经商均要以勤劳为基础,要乐于吃苦,敢于奋斗。这也是浙商兴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3
、福建龙岩的《龙岩范氏家训》
1095年,范氏第六十四世,范如节(生于1040年,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祖籍苏州吴县)由湘入闽,携家眷和五个儿子入福建的清流县,为福建范氏的入闽始祖。《龙岩范氏家训》大的方面与兰溪的范氏家训基本相同,但突出强化了勤俭廉洁的要求:俭可助廉,勤能补拙,开财之源,非勤莫克。
正是由于其对勤俭廉洁的突出规定,成为中纪委和国家监察部网站宣传家规家风的典范。
4
、江苏苏州的《<家训百字铭><家人>和<六十一字族规>》
唐朝范隋由于战乱,渡过黄河,定居苏州吴县,成为范氏入苏始祖。
其后人范仲淹成为范氏典范人物,也是范氏家训的集大成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一生忧国忧民,将自己一生的实践在家训领域浓缩成了《范氏家训百字铭》和《家人》。他秉承“正国先正家”的理念,立下了《诫诸子书》《诫诸子及弟侄》《六十一字族规》《义庄规矩》等家规,引导子孙正品立身。
这些家训家规营构了优良的范氏家风,规范了范氏子孙的言行与品德,打造了优秀的家训家风样本。
范仲淹曾在《题翠峰院》写到“干载家风应未坠,子孙还解爱青山”,他将对祖先的缅怀和崇敬,化为做人作官、教育后世的价值准则。
百字铭强调: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家人》
则明确指出了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的重要内涵和家国关系的重要意义。
范仲淹的家训思想内容丰富,大致包括孝顺、忠勇、慈悲、勤勉、谦逊、节俭、廉洁、博爱、修身、兄弟互助、男女正位、尊师重教等。
从范仲淹开始,范氏家族就形成了“宽和忠恕待人,乐善好施济人,孝义勤俭持家,清正廉洁做官”的良好家风。
《六十一字族规》
指出“族人之中,不论亲疏,当念同宗共祖,一脉相传,务要和睦相处,不许相残、相妒、相争、相夺;凡遇吉凶诸事,皆当相助、相扶。庶几和气致祥,永远吾族家人炽昌。”他认为宗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理应和衷共济。因此他订立族规,希望族人能和睦相处,互相扶持,实现宗族的持久兴旺。
范仲淹四个儿子皆德才兼备,在范仲淹去世后,他们继承父亲遗志,拿出自己的俸禄添置新的田亩,维护义庄的良好运行,继续蟾赈宗亲。
范纯仁更是官至相位,《宋史·范纯仁列传》评价“自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并有对子孙“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的教诲。
在《宋史》中,范仲淹和四个儿子“入传”,范纯仁更是“位过其父”。在大儒黄宗羲的名作《宋元学案》中,范氏父子五人赫然在列,实属罕见。
斗转星移,千年以来,遍及世界各地的范氏后人秉承先祖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家风,严格遵守范氏家风家训,薪火相传,教育后代,这也是范氏家族千年不衰的密码。
据不完全统计,至清朝,范氏家族出了近百位二品以上大员,良好家风的传承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5
、山东高平(河南范县)的《高平范氏家训》
山东高平作为范氏早期迁入地(即古代的鲁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济宁和河南濮阳一带),属范氏传统祖居望郡,加之鲁地为孔子故里,其范氏后人经儒家文化的深度滋润,家训文化呈现不断丰富又相对稳定规范的状态。
主要提倡,诚实孝道、安业守本。如:欲臧百行,宜先是敦。孝惟爱尽,弟则友存。农则惟耕,士则惟读。
同时又主张,亲情感恩,节俭勤劳。如:曾子养志,冀广亲恩。本植枝蕃,源疏流远。一日节俭,数日不饥。肇牵车牛,远贾难服。
6
、河南南阳的《范氏家训》
南阳作为范蠡故里,是范氏早起聚居的望族地之一。《范氏家训》由来已久,其家训起源于范蠡的人生实践经历。司马迁评价范蠡是“富好行其德”,后人尊其为商圣、文财神。
而南阳的《范氏家训》除拥有《高平范氏家训》的有关内容外,在处世待人中还强调了“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载万物,人该节用之,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在经商中强调:“公平交易,童叟莫欺,奸媒巧诈,害己损人。”
三、《范氏家训》当代思想价值
1、天人合一,关爱自然的共生共存思想
践行《范氏家训》的“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地能载万物,人该节用之”等天人合一,关爱自然的共生共存思想,其本质是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理念。
2
、居安思危,砥砺前行的不懈奋斗思想
弘扬《范氏家训》的“角弓翩反,必宜于张。行苇践履,惟恶牛羊”“创业艰难,家庭莫偏。”“田必力耕,书必勤读。”等居安思危,砥砺前行的不懈奋斗思想,对解决我国面临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时代社会矛盾,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
、厚德载物,诚实守信的立事修业思想
践行《范氏家训》中的“与人交接,务必正人,此须茶酒,切莫吝惜。喜则同庆,忧则共伤。”“公平交易,童叟莫欺,奸媒巧诈,害己损人。”等厚德载物,诚实守信的立事修业思想,也是在落实二十大提出的:“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要求。
4
、忧国忧民,家国合一的“两家”共建思想
践行《范氏家训》中的“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奴婢莫凌,一样是人。”“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等尊老爱幼、以民为本、忧国忧民、舍小家为大家,家国合一的“两家”共建思想。
可以很好的落实二十大提出的“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民本发展理念。
同时,这与党的二十大倡导的“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号召一脉相承。
这也是范氏家族时代兴旺、人才辈出的根本所在。
5
、尊师重教,和而不同的教育会通思想
历代的,不同版本的《范氏家训》对家庭教育都奉若神明,他们强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灯火窗前,夜番篇读。”
范氏的先人们,尤其重视教育。范仲淹倾其一生所财,创办了花洲书院、范氏义庄,培育家人及弟子无数,并且教育家人和弟子要善于与不同意见者沟通共处。弘扬《范氏家训》中尊师重教,和而不同的教育会通思想,可以很好的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等理念。
当今时代,《范氏家训》历久弥新,范氏家风值得永远传承。期待一个又一个千年之后,规范、模范、典范、垂范、示范。在范氏及范氏之外做到与时俱进,赓续传承。(作者系南阳理工学院教授、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范姓委员会副会长)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返回前一页】
【关闭窗口】
文章链接:
http://fzyw.lyhkwl.com/shownews.aspx?id=569
上一篇:
担当精神的践行者
下一篇:
《宋故冯翊郡太君张氏墓志铭》考
相关文章:
·范仲淹民本思想新探
·论范仲淹家风 --杨德堂
·范仲淹与医学
·《宋故冯翊郡太君张氏墓志铭》考
·范仲淹家族支系迁徙考略
·《岳阳楼记》是怎样写成的
·花洲书院与《岳阳楼记》
·担当精神的践行者
·论范仲淹的家风 ---杨世利
·学点范公的担当精神